摘要:從經濟先行指標來看,PMI指數3月為51 5,相比2月所有上升,但是仍在榮枯線50以上。財新PMI指數3月為51,相比2月有所下降。2017年主要經濟特 ...
從經濟先行指標來看,PMI指數3月為51.5,相比2月所有上升,但是仍在榮枯線50以上。財新PMI指數3月為51,相比2月有所下降。2017年主要經濟特征就是去產能,這帶來資源類大型企業利潤的回升,2018年伊始,中小企業隨著經濟的企穩也開始恢復增長。
▼
一、經濟分析
從經濟先行指標來看,PMI指數3月為51.5,相比2月所有上升,但是仍在榮枯線50以上。財新PMI指數3月為51,相比2月有所下降。2017年主要經濟特征就是去產能,這帶來資源類大型企業利潤的回升,2018年伊始,中小企業隨著經濟的企穩也開始恢復增長。
鐵路貨運量2月累計同比8.8%,連續7個月環比下降。用電量2018年2月累計同比11%。作為經濟的先行指標,貨運量環比下降預示著未來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下滑。
2月新增信貸8393億元,信貸余額13.86萬億元,同比增速12.8%,M2增速8.8%,創2015年8月以來新低,考慮到今年政策調控目標為去杠桿,銀行表外業務轉表內將持續,信貸的增長更多來自銀行轉表,而不是實際需求的增長,預計今年的整體流行性環境將好于去年,但是相比2015年仍是緊的。
物價指數方面,2月CPI增速為2.9%,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,增速為2.5%,CPI上漲主要來自春節導致的食品價格上漲和油價上漲,,PPI增速為3.7%,自2017年9月以來,連續5個月增速下降,說明社會整體需求仍低迷,剔除季節因素,整體物價水平缺乏持續上漲的動力。
經濟驅動的三駕馬車均有所恢復。2018年2月消費累計同比增速9.7%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7.9%,房地產投資增速9.9%,2018年以來增速有所上升,不排除有農歷新年的季節因素,趨勢能否延續還要觀察。2018年2月進出口總額累計增速為23.1%,2018年以來增速明顯提升,顯示外需仍強勁。
2017年GDP增速6.9%,其中第三產業占比達到58.8%,自2015年首次超過50%以后加速上升,說明中國消費驅動型經濟已經進一步加強。
2018年整體經濟仍將維持增速下降的趨勢,但是龍頭企業的盈利增速將恢復為穩健增長,中小企的盈利增長開始恢復,這都有利于整體股市的穩步上移。
從國際形勢來看,美國和歐洲經濟仍在恢復中,但是美國經濟出現見頂的跡象,一旦通脹抬頭導致美聯儲加速加息,將對美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,從而對中國的進出口產生不利影響,這將是未來經濟最大的風險因素。
二、市場分析
作為三年政策目標的最后一項,“結構性去杠桿”將成為今年政策的重點,不同于2017年的金融體系去杠桿,今年的去杠桿將主要在實體經濟,特別是控制變相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消費貸款,以配合房地產調控。預計2018年的房地產投資增速將進一步下降,帶來有色金屬和鋼鐵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劇烈波動,周期行業公司將面臨盈利下滑的風險。
由于過去兩年的“去產能”政策,以及環保政策持續趨嚴,周期行業的新增投資將保持低迷,雖然需求亦下降,但是供給的改善有利于周期行業公司,特別是龍頭公司保持適當的盈利水平,大規模全行業虧損的情況較難發生。
考慮到地產銷售對投資的滯后效應,以及2017年3-4季度是周期行業盈利的高點,今年3-4季度將是周期行業盈利最困難的時期,目前市場已經開始對此有所預期。
一旦2018年3-4季度出現失速的風險,中國仍有較多的政策空間可以騰挪,經歷了2017年的三年周期的最緊時期,2018年具備流動性進一步放松的條件,屆時在市場預期最低迷的時候,流動性等政策放松有利于經濟和市場的企穩。
2018年11月美國將進行中期選舉,考慮到共和黨已經失去5個州,選舉形勢極為不利,特朗普發起貿易戰,為選舉拉票,未來美國的政策不確定性明顯上升,市場普遍擔憂貿易戰引發兩國通脹和經濟增速下滑,這都將使國際股市波動加劇。
三、策略分析
今年3-6月份是驗證房地產調整效果和經濟再次觸底底部的時期,加之美國中期選舉和美聯儲加息預期,此間市場波動將加大,這就為我們在較低的價格買入便宜股票帶來了機會,分紅優選系列組合迎來逐步建倉的機會。
同時,在經濟預期不確定的情況下,醫藥行業作為防御性板塊,具有確定的需求,年底又有多個醫藥政策落地,都使醫藥公司成為市場關注的板塊。目前,我們的國企改革系列和醫藥系列組合已經開始受益于這一過程。